这里写上图片的说明文字(前台显示)

股票代码:300534
当前股价
1920_250px;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企业文化 > 文化生活

企业文化

党的建设 群团活动 文化生活 社会责任

不忘初心 砥砺奋进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来源: 作者: 时间:2017-10-16 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茫、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都是黄土地的儿子。

  他在谈起这些往事时充满感情地说,延安人民曾经无私地帮助过我,保护过我,特别是以他们醇厚朴实的品质影响着我,熏陶着我的心灵。当年,我人走了,但是我把心留在了这里!

  习总书记把心留在了那里,留在了他付出七年青春岁月的黄土地上,留在了那片黄土地艰苦奋斗的人民身上!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怀?又是一段怎样刻骨铭心的往事呢?在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后,我慢慢找到了答案,被习总书记在那样艰难困苦的岁月中还能不屈不挠、砥砺奋进的精神深深震撼着!也理解了为什么说,在插队这7年中,习总书记为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系好了“人生第一粒扣子”。更明白了他在陕北7年,清华4年,军委机关3年,正定3年,福建17年,浙江5年,上海近1年,中央高层5年,之后在十八大当选党的总书记。从农村大队党支部书记到党的总书记,一路走来为什么始终没有忘记他的初心,一直在砥砺奋进!

  知青岁月对于经历过的人们来说应该是一段难忘的岁月。我们这一代人不知更不能感同身受地体会他们在那一特殊历史环境下的特殊经历。唯有通过过来人的讲述、书刊报纸等媒介来了解那一段特殊往事。

  母亲也曾是一名知青,在革命老区庆阳插队两年多。从小到大也经常听到母亲讲述那段知青岁月。虽然那时的环境也异常艰苦,卫生条件差劳动强度大,但至少母亲插队的地方能凑合吃饱肚子。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后,了解了习总书记插队的地方竟是更加艰苦异常,甚至经常连肚子都吃不饱,可就是在那样的艰苦的环境中他仍然不屈不挠、乐观向上、艰苦奋斗,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真正把劳苦大众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来做,心中全装的是人民!并树立了远大理想:为老百姓办好事!

  书中说到习总书记当年插队刚开始不太适应,但他凭着坚强的意志很快克服了身心各方面的困难,克服了农村“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观”五大关,经过“五关”的历练,他的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刚开始劳动时,扁担把他的肩膀磨得一层一层掉皮,出血;打坝时,双手磨得满是血泡。他都一声不吭,仍然使劲下力气干活。在基建队时经常卷起裤管、光着脚,站在刺骨冰水里干活。渐渐地,他肩上手上全磨出了老茧,身体也有了抵抗力,不怕跳蚤咬了,和农村的壮劳力能干一样的活了。更多的时候,干的比社员还要多。当时在梁家河那个连杂粮都吃不饱的地方,习近平还经常用自己作为知青而能多一点的玉米、高粱所做的团子,主动换乡亲们的糠团子吃。他插队七年只吃过一次白米饭,是一个乡亲从仅有的一斤多大米中给他盛的一碗。他平时劳动好、性格好、思想好、经常乐于助人,和乡亲们的关系都处得很好。所以乡亲们要是有了什么好吃的,总是第一个想到他。多年后他回忆说,当年那碗白米饭真香啊!

  除了劳动,当时在那样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他仍然不忘看书学习,经常在白天高强度的劳动过后,晚上还要借着煤油灯微弱的亮光读书学习到深夜。他看的书除了自己从北京带来的两箱子外,还有从当地各种渠道痴狂地找来借来的。

  正是他这种吃苦耐劳、勤恳努力,把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的无私奉献精神,感动了当地的领导干部及百姓。他们一致推荐习近平这个所谓的“黑帮子弟”入团、入党,直至推选为村大队党支部书记。因为他们觉得:习近平做事公道、敢于担当,能跟老百姓达成一片,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他的每一个行动和决策都很务实,都是为老百姓的利益考虑的。这样的人当干部,能让大家信服!在他当村支书后,为村里办沼气、办铁业社、代销店、缝纫社、磨坊等等大实事,得到了当地百姓的大力赞扬!后来习总书记离开那里后也一直和梁家河保持联系,每次都要问老百姓最基本的生活情况,他最关心的就是人民的生活。无论何时,他的心一直都在老百姓中间。”

  习总书记正是在这种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环境中,磨砺铸就了自己不屈不挠、坚忍不拔、一心为民、勇往直前的初心,为了这颗初心,他一直在砥砺奋进,终于成就了今日中国伟大的新辉煌!

  10月1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习总书记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从早上9点多开始做报告,一直到中午12点半,没停歇一下,没喝一口水,没坐一分钟。3个多小时,57页,32385个字,全程站着,没有鲜花,没有果盘,有的只是坚定的声音,震撼的语言!党的最高领导人,身体力行,向全中华儿女履行自己的庄严承诺,中华民族正在走向伟大复兴!

  这次大会主题的思想以及这四十多年来习总书记严于律己全力为中国百姓做实事的无私高尚情怀,我觉得都与他的7年知青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当年在他上清华大学后,一次与陶海粟在聊到毕业后的去向问题时明确表示,他不准备做和化工专业相关的技术性工作,还是要进入政界,继续在陕北农村就早已立下的志向,做一些更能影响老百姓命运的大事情。

  为群众做实事是他始终不渝的信念。对于他来说,这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也不是什么被灌输的教导,而是早在陕北7年里,在和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挣扎着生存的普通老百姓牵手共度时艰中,就油然而生的、铸入血液中的信念。这是他的初心,是他几十年过去始终没有忘记并一直为之奋斗的初心!

  习总书记从最基层的村支书干起,从为人民办好事的具体实践做起,不断扩大实践范围,不断深化实践层次,不断在实践中夯实自信心,并把这种自信心提升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7年知青经历可以说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起点。这个思想最基本的一个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民。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梦”、“一带一路”、亚投行、G20;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反对腐败、狠刹“四风”,警醒广大党员干部不要忘记人民,不要脱离人民。

  习总书记在战略部署上展现出伟大的志向和抱负。从“中国梦”到“两个一百年 ”,从推动发展到深化改革,从经济结构调整到“四个自信”,从外交布局到军队改革,从反腐到扶贫,无不体现出他的宏韬伟略。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他肩负起了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中国梦一定能实现。(魏晋君)

上篇:

下篇:

扫一扫关注我们

  • 105_105px;
  • 105_105px;

Copyrights © 201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陇神戎发 陇ICP备18001904号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icon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54号 证书编号:(甘)-非经营性-2018-0004

温馨提醒
icon
尊敬的用户,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建议您使用高版本浏览器来对网站进行查看。
一键下载放心安装
×